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右江民族医学院“千村示范聚合力,万村共绘振兴梦”实践团,在护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黄上峰和辅导员麦伊老师的带领下于7月15日至7月21日赴西林县者么村开展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主要围绕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健康生活四个方面展开活动,充分发挥当代青年的知识才干,通过深入基层,在实践中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7月15日至16日,抵达者么村后,实践团首先开展“讲好乡村振兴”主题宣讲活动,聆听党员讲述红色故事。随后,实践团通过乡村振兴情景式党课演绎活动,让村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乡村振兴的内涵和意义。此外,部分团队成员跟随者么村第一书记王荣贵老师学习熟悉并处理者么村第一书记的日常党建政务,走访农户,倾听村情民意。西林县者么村油茶产业是近年来促农增收的特色产业之一。为进一步了解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状况,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对者么村山茶树生长状况、分类、种植面积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了解山茶树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困难。接着实践团以实干助农,在丰收农忙的季节到地里帮助村民收割稻谷搬运稻谷,采集山茶树茶籽,协助村民除草浇水,帮村民减轻农劳压力,真真正正为者么群众办实事。

共谱民族团结情,共筑乡村振兴梦。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7月17日,实践团开展壮锦香囊麽乜、非遗漆扇等民族手工活动,带领者么村的小朋友们踊跃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专属于自己的手工作品。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小朋友们也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意义。晚上,实践团开展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文艺晚会,10余个节目精彩上阵,由实践团和村民们共同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当地村民带来的民族歌舞表演将晚会推向了高潮,让“村晚”变成民族文化的“文化大集”。民族团结系列活动在丰富村民的娱乐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了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践团于7月18日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旅。活动主要包括“表情贴贴纸”、“松鼠与大树”等等,小朋友们在活动中认识、发现、感受自我,充分释放心理压力,体验积极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建立团队精神,提高了协作能力。趣味小实验,科学大发现。为了让小朋友们在探索中发现科学的奥秘,感受科学的魅力,实践团成员为村里的小朋友们准备了小型火山爆发、彩虹瓶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科学实验。一个个神奇的实验,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到神奇的化学变化,让小朋友们惊叹不已,实验不仅增加了科学知识的趣味性,还激发小朋友们的探索欲和实践能力。


为美化村容村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7月19日,实践团在者么村第一书记王荣贵老师带领下开展生态乡村清洁活动,实践团成员们分工合作,带上扫帚、铲子、小推车等清洁用具,清扫街道、清理杂草、搬运垃圾。经过辛勤劳动,者么村的村道变得干净整洁,整个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接着,实践团进行环保知识宣教,引导小朋友们学会垃圾分类,让小朋友们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从小做起,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医疗健康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环节。7月20日至21日,实践团进行医疗情况调研,根据现有医疗状况,了解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村民看病就医的情况、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建议,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接着,实践团为村民进行测量血压、按摩、刮痧、拔罐等专业义诊服务,通过熟练的技巧来缓解村民们一天的疲惫。接下来,实践团开展健康知识推广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科普常见疾病的预防和相关治疗知识,传递健康理念。本次“三下乡”义诊活动的开展不仅强化了成员们的实践技能,更为乡村卫生振兴贡献了力量。同时实践团开展助农直播,由实践团成员为村民培训直播带货话术教学,鼓励当地村民使用普通话向消费者们介绍农产品的生长过程和品质特点,吸引消费者购买,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助力农户增收。

少有担当多壮志,青春聚力正当时,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们进一步了解党和国家为乡村振兴擘画的宏伟蓝图,在学思践悟中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他们认识到,当代青年应肩负起责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传承乡村振兴精神,立志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文/韦思羽、何梦琴 图/护理学院学生会宣传部 一审/黄祯雄 二审/钟敏锐 三审/黄上峰)